新疆呼圖壁縣:多管齊下 力促高效節水新突破
近年來,呼圖壁縣以全國高效節水示范縣為抓手,先行先試,勇于探索,全縣高效節水面積達到130萬畝,覆蓋率達93%,自動化節水面積達到3.5萬畝。“大首部”、“小首部”、低壓“小流量”滴灌、物聯網+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促進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推進了現代農業標準化、產業化進程。由傳統高效節水初級階段,發展到成熟階段,自動化高效節水,再升級到智能化灌溉節水的水利4.0模式,實現了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
一是注重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材料的應用。按照科技+制度的發展思路,把先進的科技運用水利、裝備水利;進一步加大高效技術自動化力度,通過采用無線控制軟件、自動反沖洗網式過濾器、傳輸設備RTU、電磁閥及小流量滴灌帶,有效提升了農業高效節水的科技含量。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滴灌系統,研發生產了電磁閥等關鍵設備,形成了性能穩定的自動化滴灌系統,建成了節水設備檢測系統。將1.6萬畝自動化滴灌實行流轉,實施了灌溉社會化服務。實現了智能機井和首部計量在線監測、配水調度、工程運行和水費征收信息化的目標。
二是加快區域(流域)綜合節水步伐。以建設節水型流域為突破口,以優化流域水資源配置為核心,以“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為抓手,綜合運用工程性節水和管理性節水措施,完善了水資源分配方案、流域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實施方案及水量交易管理辦法等10項配套政策,開展了主要農作物對比試驗和渠系有效利用系數測定、灌溉用水定額測定工作,初步建立了灌區各業用水強制性指標體系及水價調節機制,典型流域水資源分配初步方案,初始水權分配方案得到有效落實,水商品流轉機制基本形成,現代農業集約化得到快速發展。軍塘湖流域綜合節水試點的實施,實現了兩大突破(即:流域涉水政策全部到位,實現突破;流域水資源與供水、用水過程作為一個整體,對各業用水合理配置,實現了用水觀念上的突破)、三大提升(即:提升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農業集約化生產和綜合市場競爭能力、水利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四大轉變(即:實現了由田間單一節水向流域(灌區)全社會節水的轉變、由單一為農業供水服務向經濟社會全方位供水服務轉變、由田間單一節水技術應用向集成系統綜合技術應用的轉變、由單一分散分戶的生產、經營向專業合作組織為主導的統一生產經營轉變)。
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將高效節水信息電子上圖、機電井智能管理等電子控制系統集成在綜合控制中心,實現了現場控制、調度、演示和觀摩,構建了集“農業灌溉、農村供水、地下水監控、地理信息、防洪預警、工程監測”等業務于一體的“數字水利平臺”,對高效節水的在線過程進行監控和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促進了“三網同建”即農村供用水管理網、綜合信息管理崗、農村水利服務網。
四是加強工程建設管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進一步規范高效節水工程設計、招投標、物資采購、資金、建設、運行管理等程序。建設中嚴格執行“四制”要求,實行了資金報賬制、項目公示制、分級驗收制、建檔建卡制。在節水材料設備使用上,一律采用通過相關部門認證的合格產品,并選擇有施工資質的企業進行施工;同時,實行質量保證金制度,專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加大工程建設監督檢查和服務力度,有效保證工程建設質量。
五是總結和推廣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在推進高效節水建設進程中,不斷探索建立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運行管理模式。目前已經建立 “合作社+專管人員”、農民用水者協會+專管人員”、“村組+專管人員”、“公司+專管人員”、“農民聯戶”、等適合昌吉州農業生產特點的高效節水運行管理模式,加大管護人員培訓,實現了集中連片統一管理,促進了土地流轉和集約化管理、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淘寶店:(1)綠豐節水灌溉(2)綠豐節水灌溉設備有限公司(3)綠豐節水灌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