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措并舉 今年新增農業高效節水面積370萬畝
一、加大了節水建設資金的投入
2011年,自治區繼續拿出6億元補助資金發展3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同時拿出1.26億元資金用于100萬畝的節水貸款貼息補助。地州各級財政對節水建設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多數地州出臺了各種促進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的優惠政策,通過設立財政專項補助資金、整合各類相關投資以及鼓勵農民和用水者協會自籌等形式籌措建設投資,有力地推動了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的快速發展,保障了節水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加強了節水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自治區編制印發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及運行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從規劃設計、產品選材、建設施工、建后驗收到后期管理等方面,制定相關標準,進一步規范了高效節水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加快提升了農業高效節水建設工程的質量和管理水平,使節水建設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惠民工程。
三、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農牧民是農業節水的主力軍和受益者,在國家、自治區各類節水項目的帶動下,跟農民算節水、節肥、節勞力,增地、增產、增受益的細帳;通過制作宣傳板面、播放電視公益廣告、開辦節水培訓班,深入田間地頭,傳授先進灌溉技術和栽培方式,使農民對高效節水建設的認識發生根本性轉變,從過去的政府強制推廣到現在的政府引導、農民自發組織實施,從“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
四、科學制定了農業節水發展規劃
隨著建設成本不斷降低、技術日趨成熟、效益日益凸顯,各地農業節水建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具備大規模發展的條件。各地完成了地(州)級以常規節水、高效節水和管理節水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節水發展規劃,從實際出發,科學確定節水灌溉發展模式,合理劃定節水灌溉推廣區域。規劃把推廣節水灌溉與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牧區水利、鹽堿地改良、地下水開發等內容結合起來,相互銜接配套,提高了整體效益和可操作性。在各地農業節水發展規劃基礎上,自治區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十二五”實施方案編制完成上報水利部,自治區級農業節水發展規劃已開始修編,預計年底完成。
五、開始建立自治區農業高效節水標準化、規范化示范區
自治區選擇了昌吉州瑪納斯縣、呼圖壁縣和昌吉市、哈密地區哈密市、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巴州庫爾勒市和焉耆縣、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等8個高效節水建設代表性縣(市),計劃在2年內,在已有節水建設基礎上建成集中連片萬畝以上農業高效節水標準化、規范化示范區,以規范和引領我區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發展。8個示范區的實施方案已編制完成,利用自治區小農水資金、中央節水資金已開展項目建設工作。示范區將通過資源配置合理化、統一標準規范化、整體推進規模化、種植模式集約化、整合資金多元化、建章立制制度化和管理模式現代化等多種形式,展示高效節水特征和成效,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促進新疆作為全國干旱區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新方法等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中試基地,從而成為全國節水灌溉的樣板省區,引領全國更高層次的節水建設發展。
六、進一步加強了節水建設管理
一是積極落實節水建設管護主體。針對近些年已暴露出來的高效節水建設帶來的用電矛盾、采用地表水投入大、配套渠系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滯后、越來越多的面臨收入較低群體、節水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等新問題,加快建立灌區自我發展新機制,讓農民用水者協會和農民合作等組織走到“前臺”發揮作用,使節水灌溉與經營管理相融合,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還帶動了合作組織的快速發展,大幅提升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民民主管理進程。二是加強節水服務體系建設。為保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長久發揮效益,總結并實施了以“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為核心的供水到戶水管理模式,建立了農民用水者協會、灌溉公司加農戶、聯戶、業務部門組建專業維護服務隊伍、生產企業或施工企業組建專業節水維護隊伍等多種管理模式,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參與式管理體系的發展,并逐漸向規范化管理邁進。
七、建立了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站
2011年5月,由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合作共建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站,在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成立并正式運行。該推廣站是全國第二個成立的首批工作站,在水利廳的積極協調、配合下,該工作站已經正常開展了各項工作。目前已有多篇信息在省級以上媒體上發表。 淘寶店:(1)綠豐節水灌溉(2)綠豐節水灌溉設備有限公司(3)綠豐節水灌溉設備